廈門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先生的故鄉,也是全國著名僑鄉,是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進出境的重要口岸,僑力資源豐富。廈門同時還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是“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3個片區之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
福建僑報(圖)
魅力鷺島 悉心服務引僑筑巢
在廈門,說到羅賓森購物廣場,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家集合了餐飲、購物、娛樂及房地產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就坐落在廈門火車站對面的繁華地段,是廈門眾多市民及外來游客休閑、購物的好地方。羅賓森所屬JG控股集團的創始人吳奕輝先生有著“菲律賓李嘉誠”之稱,卻是地地道道的“鼓浪嶼人”。
吳奕輝1926年出生于廈門鼓浪嶼,1歲多時隨父母移居菲律賓,多年的打拼,讓他打造起了自己的商業王國。飲水思源,1996年,吳奕輝決定在他的出生地廈門投資,在當地外僑辦的全程協助下,羅賓森購物廣場項目順利落地。從此,廈門多了一個標志性的購物廣場,而JG控股也從此與廈門市外僑辦建立了密切友好的關系。
隨著羅賓森購物廣場在廈門投資的順利實施,吳奕輝不斷擴大在廈門投資的規模。由于市政府將位于廈門鷺江道的A1-1地塊的商住用途改為商業、辦公、酒店用途,原本規劃在此建設房地產項目的吳奕輝旗下頂峰房地產集團投資受阻。得知這一情況后,廈門市外僑辦多次與市政府、規劃局等部門進行溝通,協助頂峰順利將由于A1-1地塊降容所減少的建筑面積按“等面積置換”的原則置換到翔安區。為此,頂峰房地產集團特贈送書寫著“服務僑企 盡心盡職”的錦旗給市外僑辦,以表感激之情。
麥克奧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廈門市第一批榮譽市民、加拿大華裔楊澤聲先生創立,前身是廈門市光學儀器廠。“沒有政策、沒有先例,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沒有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企業不可能發展這么快。”公司副總經理章光偉坦言。從1987年創立至今,麥克奧迪已成為全球第五、全國第一的顯微鏡品牌,成為集軟件、電子、光學、機械、工業設計于一身,專業從事光學顯微鏡、數碼顯微鏡、數碼顯微圖像系統的研發與生產的跨國企業集團。如今,麥克奧迪的分公司遍布歐美國家和中國各地,章光偉說,其他城市的分公司都是成本中心,唯獨把利潤中心放在廈門,這除了與楊澤聲的故鄉情結有關,當地政府無微不至的服務也是重要原因:“我們企業需要許多高端科技人才,他們中有的也許只是技師、工人,但因這些人掌握專項技術,對我們企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他們不是國家級科技人才,所以在子女入學等政策上就會遇到麻煩,而這些問題在廈門都得到了解決,廈門的扶持政策是立體的。”
高新技術企業一直是最受廈門歡迎的,港資企業泰普生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正是一家集分子診斷和配套儀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高端醫學診斷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經濟特區的獨特優勢,成熟的教育、科研水平及當地政府悉心服務企業的態度,是公司董事長姚銘鋒選擇落戶于此的重要原因。“我們閩南人講因果,發展醫療是積德的事。我曾經遇到過很多困難,有政府的支持,再難我也挺得過來!”姚銘鋒因積極為廈門引進技術,促進廈門高新技術發展貢獻突出,獲授廈門榮譽市民。
生態竹壩 “小聯合國”展南洋風情
“以前盼親戚來是等著他們給我們發紅包,現在盼親戚來是要提前給他們準備好帶回去的禮品,現在這里的生活比國外好多了!”在同安區竹壩華僑農場,農場僑聯主席、越南歸僑禤達明站在農場寬闊的水泥路上笑著對記者說。沿著他手指的方向,紅色的自行車慢行道將農場的各個小景點、特色商鋪連接起來,路邊極具特色的建筑讓人仿佛來到了東南亞的街頭。
1960年起竹壩華僑農場先后安置印尼、越南、緬甸、新加坡、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8個國家歸來的華僑。1972年和2002年,又安置了來自南安山美水庫和長江三峽水庫的移民。9個國家的語言和風情在這里交匯,素有同安“小聯合國”之稱。
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政府、僑務部門的帶領下,竹壩的創業者們利用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優越的地理環境,開發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異國風情展示等旅游業,讓竹壩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廈門經濟特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沒有創新,發展就會停滯。”農場副場長李德發如是說。為此,竹壩華僑農場緊抓當地特色,在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的同時,還配合當地政府打造廈門青少年勞動綜合能力實踐基地。每周二至周五,來自廈門市區的中小學生分批走進竹壩農戶家中,每5人一戶,與當地農戶一起耕地、插秧、種植……感受難忘的農家勞作與生活。
如今的竹壩,環境優美、瓜果飄香,已逐步形成一個融南洋風情游、溫泉休閑度假游、農業觀光游、休閑運動游為一體的南洋風情休閑度假區。在這里經營南洋特色商品的店家告訴記者,不少人來旅游后品嘗了具有南洋風味的特色美食,久久難忘,給店家留下電話,只需一通電話即可讓店家將食品配送到家中。
當地人的經濟水平隨著竹壩的不斷發展提高了,生活幸福指數與日俱增。近幾年,各級政府投入上億元,用于水電、交通、文教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農場內,中小學、托兒所、幼兒院、自來水廠等設施齊全。在各級政府和僑務部門關心和支持下的“僑居造福工程”,除了讓2400多位竹壩人享受著舒適住居,更成為華僑農場標志性的亮點工程。
嘉庚故里 特區僑鄉迎發展新機遇
提到廈門,就不得不提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陳嘉庚一生愛國、一生興學,他的實踐和精神形成了獨特而又豐富的嘉庚精神。“嘉庚精神既是傳統,又是新時代華僑華人愛國愛鄉精神的傳承。”廈門市外僑辦副主任邵育秦說,第一家進駐廈門的外資企業是僑資企業,每次經濟發展、外部環境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華僑華人沖破阻力,帶頭來廈門投資發展,“可以說,廈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每一次進步都凝聚著海外僑胞對家鄉的熱愛與奉獻。”
尤其是省僑辦實施服務僑胞事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八項行動”以來,廈門更是吸引了眾多有實力僑商的關注。“八項行動雷聲大、雨點也大,針對性強,所以效果也明顯。”邵育秦說,隨著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推進和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的揭牌,廈門日益感受到海外華僑華人的投資熱情以及省僑辦牽線搭橋、引智招商的能力。今年3月底,在自貿區掛牌前,省僑辦便率先發力,邀請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名僑商組成的考察團赴福建自貿區廈門園區,開展“洲季行動·內外架橋——歐洲僑商福建自貿區行”商務考察活動,為廈門和僑胞創造了商機。美國福建工商總會常務副主席、美國三鼎集團(國際)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丘鴻彬在考察中就已經做出了決定:“明天我就來注冊公司!”
無論是早期的經濟特區,還是時下最火熱的“一帶一路”、自貿區,美麗僑鄉廈門一直都走在發展的快車道上,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明星城市。美麗的鷺島在“嘉庚精神”的照耀下,凝聚著廣大華僑華人對這片熱土的厚愛與奉獻,也必將抓住新時代的發展機遇,進一步聚集僑心僑智僑力,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建設,在祖國的東南閃耀新的光輝。(福建僑報記者 裴質斌)